热门分类 :
全国服务热线:
焦点资讯 NEWS
当前位置:主页 > 焦点资讯 >
推荐产品
机构设置-欢迎进入楚雄师范学院官网
添加时间:2019-04-13

楚雄师范学院是云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楚雄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组建成立。2009年荣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云南省高校中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学校。2010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4年被教育部列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国家级项目单位。2015年获批为云南省地方大学应用型整体转型改革试点高校。2016年“教育学”入选云南省一流学科(高原学科)建设项目。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是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目前,正在着力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边疆民族地方应用型品牌大学。学校位于享有“东方人类故乡”、“恐龙之乡”、“优质野生菌王国”、“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美誉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楚雄市。气候条件优越,常年平均气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距云南省会昆明100余公里,交通便利,有昆明“后花园”之称。校园环境优美,数字化校园网络畅通,移动图书馆方便快捷。学校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彰显“以应用为根本,师范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教师教育优势突出,促进边疆民族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的办学特色,秉承“树德明理,蕴智强能,学用一体,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快”为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以“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品行好”为特色目标,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722人,学历函授生2000余人,每年非学历培训千余人次,连续十一年获得云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有教职工758人,其中专任教师558人,博士、硕士400余人,正高级、副高级职称人员237人,其中二级教授6人;有云岭学者1名,云岭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1名。学校目前开设5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30余个函授本科专业。分布在文、法、理、工、农、经济、管理、教育、艺术9个学科门类。目前有省级规划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5个。学校以服务地方为己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共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百余项,有厅级、校级和横向项目千余项。建有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县共建研究基地2个。有国家级“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科研成果获省级及其以上奖励百余项,国家专利获授权近30项。同时,成人职业继续教育与省内外知名大学、企事业、基层一线合作共建,建立了国家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点、职业技术资质培训中心等各级各类培训基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为地方教育事业、企业和行业服务。楚雄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其前身为1978年建立的楚雄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楚雄民族师范学校并入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此基础上,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楚雄师范学院。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笃学尚行,扬美崇善”的校训,弘扬“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办学传统,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学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定位;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尤其为基础教育事业培养“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快”,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师范教育特色鲜明,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第十三条学校根据学籍管理规定,对修完教学计划,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对符合授予学位条件者,授予相应学位。第三十五条中国共产党楚雄师范学院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履行党章等规定的各项职责,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其主要职责是:(一)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依法治校,依靠全校师生员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讨论决定学校人才工作规划和重大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统筹推进学校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五)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员工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第三十七条中国共产党楚雄师范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学校的党内监督机构,由学校党代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在校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领导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监督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及学校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能,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第三十八条校长是学校行政的主要负责人,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实施学校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其主要职权是:(五)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教育事业需要,把学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第四十条学术委员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及其章程组建、运行并履行职责。学术委员会委员原则上由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教授和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并有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与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相匹配,学术委员会人数为不低于15人的单数。人选由民主推荐、公开公正的遴选等方式产生,由民主选举等程序确定。学术委员会设主任1名,由全体委员会议选举产生。设副主任委员若干名。学院学术委员会在校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学校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坚持“开源节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确保重点,提高效益”的原则,建立包括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在内的预算管理体系。第六十二条学校资产是指学校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学校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给学校的资产,学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第七十七条章程的制定和修订,应当提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提出意见,由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学校党委会讨论审定,由学校法定代表人签发,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生效。楚雄师范学院地处滇中盆地,座落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首府—楚雄市鹿城风景秀美的雁塔山。从开办师专班到楚雄师范学院成立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毕业生一万多名。三十年来,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即:楚雄师范学校师专部时期、楚雄师范专科学校时期、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时期、楚雄师范学院时期。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在中共楚雄州委的领导下,通过“揭、批、查”斗争,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撤消了学校“革委会”建制,恢复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76年底,楚雄州革委向云南省革委报告,要求开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因当时条件还不具备,未能批准办校。1978年,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国民经济的好转,师范教育出现了大好形势。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指示精神,楚雄州革委再次向云南省革委报告,要求开办楚雄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3月经省革委批准,同意在楚雄师范学校开办师专班,纳入楚雄师范学校建制。教学管理体制为楚雄师范学校“师专部”建制。各学科设立教研组。1978年3月,在楚雄师范学校正式开办师专班。首届招收数学、英语两个专科班,1977年冬恢复高考制度,共招收参加77年冬季全国统一高考上线新生99人,学制二年,于1978年5月15日正式上课,教师由中师教师担任。同年9月,增招物理专业一个班49人。1979年9月在原三个专业的基础上,又增招中文、化学两个专业,面向滇西招生。当年招收新生130名。至此,共有五个专业,学制为两年,在校学生达383人。师专部时期自1978年3月开办专科班至1982年共招生六届,学生总数达750人。其中本州招生673人,在昆明、大理、丽江、迪庆、临沧等五地州招生77人。从1982年开始,每年招生比例由省教育厅统一安排,百分之七十在本州招生本州分配,百分之三十在临沧、丽江、迪庆、怒江四个地州招生,毕业后回各地州分配,从开办楚雄师专班到正式定名楚雄师范专科学校,师专部共有专业教师39人,其中数学专业教师10人,语文专业教师8人,英语专业教师7人,化学专业教师6人,物理专业教师2人,公共课教师6人。教师队伍中50%的教师是五十年代大学本科毕业或肄业,20%是六十年代大学本科毕业生,30%是七七年、七八年毕业的本科或专科毕业生。这一阶段的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设备不足,教师人数较少,但都是有一定的教学业务能力,工作认真负责,治学态度严谨,都能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1983年11月18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函[1983]140号”文批准。“将楚雄师专班改建为楚雄师范专科学校。其发展规模为九百人,教师进修二百人除外。面向全省招生人数不低于四百五十人。设英语、数学、化学、中文、物理五个专业。学校实行由省和地(州)双重领导,以地(州)为主的管理体制。每年的招生计划、正常经费由省下达。校舍基建投资,原则上由地(州)从机动财力中安排,省从教育基建费中补助一部分,学校所需征用土地、编制等问题请地(州)按有关规定办理”。1984年,楚雄师专和楚雄师范两所学校进行校产划分。同年元月17日,召开了师专、师范分校座谈会,通过讨论协商,达成了两校分校协议,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自1978年开办师专班以来,至1990年学校共招生13届,招收师专生2380余人,为全省13个地、州(市)37个县培养基础教育师资1533人。其中楚雄州属学生1000余人,除各专业注重招收少数民族生外,还在中文系、化学系、物理系增招三个民族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124名。1988年在校学生已达到766人,有彝、苗、白、傣、回、藏、纳西、佤族等十多种民族的学生就读,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6%。至1990年止,累计招生13届,招收新生2350人,毕业10届,累计毕业1474人。楚雄师范专科学校开办以来,除完成全日制专科办学任务以外,还承担着全州初中教师的培训提高任务,学校成立了培训处,负责培训在职初中教师和学校行政干部。从1979年开展工作以来,前后开办了语文、英语、化学、体育、物理、数学、教育行政干部进修班,办训练班9个班,共330人次。1983年至1986年,学校承担了云南师范大学中文、西南师大政教两个专业的函授教学的面授、考务任务。承担省电大政教、英语两个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自1987年2月起,学校接受对在职的不合格学历的初中教师进修培训任务。至1988年止,共办了四期6个学科的培训班。1988年又开办电视师专、招收中文、数学、英语三个专业的学生180人。总计上述培训在职初中教师966人,25个学科的学习班。1988年9月,建立中国电视师范学院楚雄师专分部,主要任务是培训提高州内在职初中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办学形式是以业余自学为主并接受中央电视专业课程讲授辅导,在职学习三年。1989年8月,经州政府同意,云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楚雄分校划归楚雄师专管理,楚雄电大分校的牌子建制不变。至此,学校由全日制师专、电视师院分部、电视大学楚雄分校等三个部分组成,由学校党委、行政统一领导。全校共设6个系,即中文系、数学系、英语系、物理系、化学系、地理系。4个教研室,即教育心理教研室、体育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学校提出教学定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于1986年创办了《楚雄师专学报》,至1990年刊登校内教师论文近700多篇。制定了《楚雄师范专科学校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楚雄师范专科学校关于对青年教职工进行科研活动给予奖励的实施办法》,《楚雄师专科研工作管理试行办法》,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截止1993年,在校外获科研成果奖5项,校内科研论文奖23篇,并收集校内优秀论文编辑出版,已出《楚雄师专学术论文选》第一集。1990年以来,学校提倡在毕业班学生中撰写论文、前后已有133人的论文在校内评选中获奖,有13人在全省高校学生论文评比中获奖,2名教师在全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奖。楚雄师范专科学校从1978年至1992年,校园面积达到162亩,校舍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扩建和新建了包括游泳池在内的体育设施,配套完成校园建设,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基本做到了学校建筑特色化,校园环境园林化,成为楚雄市区一个风景点。这一期间各种教学实验设备增加到2500多台件,总值(原值)超过350万元。图书馆藏书达到22万册。建成物理、化学、地理、生物、计算机、电教语言、音像、心理学等20多个实验室。各门实验学科实验开出率达100%,学校印刷厂于1990年开始采用激光照排胶版印刷,取消了文印室,结束了油印教学资料的历史。1990年,学校物理系力学实验室被评为全省高校实验室先进集体;膳食科被评为全省高校后勤先进集体。张毓吉、李承先、韦绍翔、马旷源等四位分别被评为全国高校先进(优秀)教育工作者。1991年11月,《师专学报》获省级优秀报刊奖及地方史研室优秀栏目奖。副主编马旷源获优秀编辑奖。学校印刷厂在全省首届高校印刷协会书刊印装质量评比会上,学校参评的《姚安县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一书获优秀奖。《楚雄师专科研成果目录汇编》一书获省级书刊印装和彩图印刷一等奖。并在统计报表评比会上获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奖。1992学年和1993学年,学校连续两获得云南省高校全面质量管理一等奖。15年来的努力奋斗,终于结出了硕果,为学校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6月27日,由国家教委派出的检查组,到楚雄师专检查指导工作。通过全面检查,对楚雄师专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工作、学校软硬件建设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已达到一类高校水平。同年9月,根据云南省教委云字(92)第079号文件,转发“国家教委教计(1992)159号文件”,楚雄师专经审核批准,列入全国第二批45所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名单,予以公布。学校命名为“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名从1992年7月9日起正式启用。至此,学校由原来县处级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副厅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了一所合格的全国一类师专高校。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1993年10月,提出了第二阶段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即坚定方向,深化改革,打基础,要质量,上水平,力争在两千年左右,把楚雄师专建成楚雄地区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办学目标,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在“八五”计划末,即1995年把学校办成综合性的高等专科学校,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末,2000年实现办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1995年,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向楚雄、大理、保山、丽江、临沧、曲靖、昭通、德宏、怒江、东川、迪庆等地州录取新生451人,完成总计划的98%。其中国家指令性计划375人,100%完成招生任务,委培生、自费生计划完成71%,电大楚雄分校招收大专中专7个专业,学员439人。同年秋季,楚雄师专有七个专业(中文、数学、计算机、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在楚雄、大理、丽江、临沧、迪庆等10个地州招收新生350名。1994年秋季,有8个专业(在199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工专业),招收新生396名。其中有99名分别来自其它9个地州。少数民族学生83人,占招生总数的20.9%。这一年,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新的提高。新增小学大专学历“三沟通”教育及英语专升本教育等在籍学员已达1300多人。电大招生稳步发展,电大在籍生已达1518人;面向社会开办的职称外语辅导班、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班常年招生;地理系、中文系开办了自考辅导班,物理系开办了电工培训班。全校各类在籍学生达4161人,其中全日制师专学生达1310人,电视师专学员达1228人,电大学员达1623人,金融自考辅导班学员达106人。1998年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册教职工327人,其中专任教师170人。有教授1人,副教授19人,讲师55人,学校占地面积162亩,建筑面积40096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354万元,图书馆藏书22.5万册。各类在籍学生达4576人,其中专科生1466人,电大学生1865人,电视师专学员1245人,与楚雄州人民政府批准2000年学校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在改革发展中,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1996年学校党委被省委和州委分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1996年4月学校被省授予统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政治处于1996年7月被省高校工委和省教委授予云南省高等院校德育先进单位。1996年12月,学校被中共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为州级文明单位。在云南省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楚雄师专荣获“云南省高校内部体制改革”评比一等奖。1998年,学校九七级407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了全省专科英语词汇竞赛和全省大学英语二级考试,均取得好成绩。学校有五个专业(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共246名学生参加全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及格率为79.68%,在全省12所专科学校中名列第四名。98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楚雄师专学报》由内部刊物正式转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纳入了全国高校学报类期刊系列。2001年5月11日,国家教育部发出《关于同意建立楚雄师范学院的通知》(教育部教发函[2001]84号),同意建立楚雄师范学院。并通知了有关事项:“一、楚雄师范学院系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由你省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你省统筹解决。二、学校以师范教育为主,并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适当发展非师范教育,尤其是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时还要承担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三、学校实行省、州(楚雄州)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近期本、专科教育并重,逐步扩大本科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5000人。四、该校现有专业结构和增设本科专业,应按我部的有关规定办理。今年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不应超过4个。五、我部将在适当的时候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复查并提出相应评估意见。望你省加强对该校的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尽快建成合格本科院校,为云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2002年5月,学校提出“一二三四五”的基本发展思路,即:围绕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推进二次创业,把学校建设成合格的本科院校这个目标;抓住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理顺体制、激活机制两个关键;深化教育教学、内部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三项改革;建设师资队伍、专业学科、教学科研现代装备、新校区四大工程;构建行政决策及行政管理、教学质量效益评价考核管理、对外交流合作的开放办学管理、学生教育管理、教职工队伍管理五个规范管理体系,打基础、调结构、推改革、创环境、提质量、争名优,把楚雄师范学院建设成为楚雄地区中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窗口、学校科研工作龙头、信息咨询服务中心。6月20日,学校召开以“团结干事”为主题的干部教育大会,进一步统一了全院干部职工“二次创业”的思想。6月29日,学校召开一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以法定形式确定了今后五年学院的办学思路。建校四年来,全校上下紧紧围绕学院的发展目标定位,着力组织实施这个思路,全力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办好本科教学工作,学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始终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本科教学是我校教学工作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工作是整体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这四个意识,积极探索和组织实施本科教学工作。2002年1月,学校召开第一次教学工作会,会议的主题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强化本科意识,提高教学质量”,这次会议使全校师生的本科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高。学校先后制定了《楚雄师范学院教学管理规程(试行)》、《楚雄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试行)》、《楚雄师范学院主干课程建设暂行规定(试行)》、《楚雄师范学院课程建设规划(试行)》、《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实施细则(试行)》、《楚雄师范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试行)》、《楚雄师范学院教学委员会章程(试行)》、《楚雄师范学院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章程(试行)》、《楚雄师范学院教学督导团简章(试行)》、《楚雄师范学院专科专业“学年—学分制”实施办法》、《楚雄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定(试行)》、《楚雄师范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补充规定》、《楚雄师范学院教材管理办法》、《楚雄师范学院考试管理办法(试行)》、《楚雄师范学院学生考试守则》、《楚雄师范学院监考教师守则》、《楚雄师范学院考试试卷规范》、《楚雄师范学院考试试卷装订操作存档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实现了教学运行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2001年5月,楚雄师院被批准成立后,当年招收4个本科专业学生336人,11个专科专业学生491人,全日制在校生达2198人。2002年招收8个本科专业生900名,11个专科专业学生580名,1个五年制专科专业学生34人,全日制在校生达3016人,当年招生范围扩大到5个省。2003年招收14个本科专业学生906人,8个专科专业学生482人,1个五年制专科专业学生35人,本科预科77人,全日制在校生达3841人,当年招生范围扩大到10个省。2004年招收20个本科专业学生1366人,7个专科专业学生268人,2个五年制专科专业学生112人,本科预科101人,全日制在校生达5127人,当年招生范围扩大到15个省。2007年招收26个专业本科生1066名,全日制在校生达6436名,当年招生范围扩大到20个省。2008年招收27个专业本科生1901名,全日制在校生达6892名,当年招生范围扩大到21个省、市、区。2001年,学校有专任教师29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5人,讲师158人,助教49人。经过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到2009年6月教职工人数达到671人,专任教师总数达到440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147人,讲师234人,助教73人。从学历结构来看,到2009年6月,有10人具有博士学位,209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数量、素质和结构,都有了显著提高。2001年学校“升本”以后,按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提出了“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的办学理念和“依托彝州,科研强校,服务地方,以特色求发展”的科研强校战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科研制度。2002年至2009年6月,全校有7名教师跻身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行列,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地厅级以上政府奖励,出版专著、教材和参编参著100余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文艺作品等24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0余篇,有50多篇科研论文被SCI、EI或ISTP收录,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建校八年来,全校各类科研课题立项628项次,其中国家级9项,省部级36项,学校筹措及投入科研经费累计达1331万元,出台相关科研管理制度21项,科研水平和实力不断提升。2002年7月,学校成立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楚雄师范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改革正式启动。学校要求此次改革必须坚持有利于提高学院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和学生负担,有利于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的原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核算、照章纳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后勤服务总公司,达到优化后勤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益的目标。目前,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进入第三轮,后勤保障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建校以来,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以及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大趋势,学校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开放办学管理体系”的办学主张。立足新建院校发展实际,坚持把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作为办学的目标,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大学、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与交流。2003年4月,越南教育部高等教育培训司副司长黎曰劝、高级顾问麦范亭应邀到学院进行考察访问,达成了招收部分越南留学生的合作意向。从2002年到2009年6月,学校先后聘请外籍教师26人,共接待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越南、新西兰、法国、泰国等国家的20多批来访代表团共200余人次,派出131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留学、考察、访问,先后与新加坡基内提克电脑学院、越南宏德大学和河内第二师范大学、美国诺圣彻大学和西俄克拉荷马州学院、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泰国远东大学、东方大学、博乐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办学意向协议,2005年首次派出教师赴泰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2005年、2006年、2007年组织大学生考察团赴美国、泰国交流访问,展示了学校的形象,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学校对外开放办学的局面初步打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建校以来,学校从新建院校实际出发,牢固树立“成人教育和全日制教育同等重要的观念”,实施“两条腿走路”的办学策略,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效益。电大教育延续过去的办学模式,既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又开展普通高等教育,既开办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又开办高等本科学历教育,同时还开展中等学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效益。学校成立初期,为适应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经州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征收花果山片区357.4亩土地,用于新校区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按省计委对《楚雄师范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云计社会函[2003] 37号),批准新校区扩建项目建筑面积为97600平方米,概算投资21011万元。2005年底,完成了教学实验综合楼、学生食堂、行政办公楼和三幢学生公寓等项目合计6.56万平方米,占批准总建筑面积的67.2%。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完成,使学校校舍面积从2002年的106696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173744平方米,增加了62.8%。绿化面积从2002年的88900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138900平方米,增加了56.2%。学校新老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18297平方米,已超过《标准》每生2.6平方米的规定。2001—2008年,学校共投入购书经费788.9万元,平均每年保持在98.6万元以上。截止2008年12月底,我校藏书累计达703426册(纸质图书,含系级资料室33426册),总值达11515836.19元,生均藏书100.49册,达到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生均藏书100册的要求。截止2008年12月底,共有数字电子图书362160种(生均有51.74种),有中文数据库5个,涵盖中文电子期刊8000种,可免费获得检索、使用外文数据库5个。数字资源拥有量大幅度增加,基本能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求,也基本达到教育部、省教育厅、高校图工委评估指标的要求。从2002年至2008年间,学校每年平均投入3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改善教学仪器装备条件,逐步使老化落后的设备得到更新和补充,到2009年6月,我校教学仪器装备总值达到4318万元,较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荣获“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云南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云南省高校先进图书馆”等20余项荣誉称号,受到了中央、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特别可喜的是,我校在全省高校中率先进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行列,2009年1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7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邮箱:

Q Q:

地址: